当前位置: 首页 » 书画论道 » 书画 » 正文

苏轼的茶书法赏析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4-08-14  来源:月雅书画  作者:博雅塔  浏览次数:79
核心提示: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人,苏轼是既好酒又好茶,这两种爱好很能代表他的性格特质。酒之张扬、豪迈,茶之清雅、闲适,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。 苏轼以好酒出名,多是因为他的诗词,如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,又如“料峭寒风吹酒醒,微冷”。其实,苏轼喜酒却并不善饮,有“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”之文,而对于茶,则大不一样,不仅善饮、善品,而且对于如何煎茶也很有研究。比如在《汲江煎茶》一诗中,就生动地描述了煎茶和饮茶的过程。

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人,苏轼是既好酒又好茶,这两种爱好很能代表他的性格特质。酒之张扬、豪迈,茶之清雅、闲适,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。

 

苏轼以好酒出名,多是因为他的诗词,如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,又如“料峭寒风吹酒醒,微冷”。其实,苏轼喜酒却并不善饮,有“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”之文,而对于茶,则大不一样,不仅善饮、善品,而且对于如何煎茶也很有研究。比如在《汲江煎茶》一诗中,就生动地描述了煎茶和饮茶的过程:

 

活水还须活火烹,自临钓石取深清。

大瓢贮月归春瓮,小杓分江入夜瓶。

雪乳已翻煎处脚,松风忽作泻时声。

枯肠未易禁三碗,坐听荒城长短更。

 

这首著名的茶诗,是苏东坡流放海南儋耳时所作。为了饮一盏好茶,诗人不惜在夜间摸着黑,踩着石头,临江取水。苏轼对茶的热爱,是全方位的。苏轼深谙茶道,写过很多茶诗。诗中不仅详述了茶的历史、茶的制作、饮茶之乐,也在茶身上寄寓了高远幽雅、不落凡尘的情怀。苏轼一生不合时宜,在政治上处于党争的夹缝之间,多次被贬、流放。但他却乐观旷达、超凡脱俗。“清风击两腋,去欲凌鸿鹄。”

 

  

   (一)苏轼的《啜茶帖》

 屏幕快照 2016-10-18 下午4.20.38

  《啜茶帖》:“道原无事,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?有少事须至面白。孟坚必已安也。轼上,恕草草。”《啜茶帖》也称《致道原帖》,是苏轼于元丰三年(1080年)写给道原的一则便札,邀请道原来饮茶,并有事相商。行书,22字共分四行。纸本,纵23.4厘米,横18.1厘米。其书用墨丰瞻而骨力洞达,所谓无意于嘉而嘉。

 

  (二)苏轼的《一夜帖》

 屏幕快照 2016-10-18 下午4.22.10

  《一夜帖》,又名《季常帖》。纸本,行书,纵27.6厘米,横45.2厘米,用笔遒劲而精妙。内容为:“一夜寻黄居采龙不获,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,更须一两月方取得。恐王君疑是翻悔,且告子细说与,才取得,即纳去也。却寄团茶一饼与之,旌其好事也。轼白。季常。廿三日。”苏轼随信附寄“团茶一饼”,请季常转赠“王君”,以“旌其好事也”。此帖表现了苏轼恪守诚信的美德。

  

  (三)苏轼的《新岁展庆帖》

屏幕快照 2016-10-18 下午4.22.57

  《新岁展庆帖》,也是给陈季常的一通手札。纸本,行书,纵34.4厘米,横48.96厘米,共19行,247字,人多视为苏轼的杰作,岳珂曾评此帖为“如繁星丽天,映照千古”。其中涉及茶事内容有“此中有一铸铜匠,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,试令依样造看。兼适有闽中人便,或令看过,因往彼买一副也。乞暂付去人,专爱护,便纳上。”季常家收藏一副建州木茶臼并椎,苏轼在大年初二写信派人去借,欲请铜匠依样铸造一副。恰好又有一闽人欲回闽,顺便让其认识一下,好让他回闽时给买一副回来。由此帖可知苏轼对点茶器具也非常讲究。

 

墨客人文书公众号二维码2 
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,天天有新意!
博雅塔Logo组合2

 
关键词: 苏轼 书法 墨客
 
[ 书画论道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书画论道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墨客 | 欢迎合作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

京ICP备18003046号-1    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479号

Powered by DESTO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