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14-97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15-18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16-44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17-49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18-41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21-55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22-59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23-76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25-16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26-46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27-83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28-61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30-17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32-59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35-65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38-12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41-52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44-24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47-48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51-76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54-70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3-57-40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4-00-27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4-03-70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4-06-81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4-09-36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4-12-27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4-15-80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http://www.imogaoku.com/file/upload/201511/02/21-14-18-27-2.jpg.middle.jpg
墨客人文书画之张彦中辑王羲之小楷《道德经》
东汉
求度追韵两汉书法
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,一为
主流系统的汉石刻;一为次流系统的
瓦当玺印文和
简帛盟书墨迹。“后汉以来,
碑碣云起,”是
汉隶成熟的标记。在
摩崖石刻中(刻在山崖上的文字)尤 以《
石门颂》等为最著名,书法家视为“神品”。于此同时
蔡邕的《熹平石经》达到了恢复古隶 ,胎息楷则的要求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,中以《
封龙山》、《
西狭颂》、《
孔宙》、《乙锳》、《
史晨》、《
张迁》、《
曹全》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。可以说, 每碑各出一奇,莫有同者。北书雄丽,南书朴古,体现了“士”、“庶”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。至于瓦当玺印、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。
书法艺术的繁荣期,是从东汉开始的。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
书法理论著作,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
扬雄。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
崔瑗的《
草书势》。
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汉隶书家,以蔡邕为代表。一类是草书家,以
杜度、崔瑗、
张芝为代表。
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,莫过于是
碑刻和
简牍上的书法。东汉碑刻林立,这一时期的碑刻,以汉隶刻之,字型方正,法度谨严、波磔分明。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。
汉代创兴
草书,草书的诞生,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。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,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。草书的最初阶段是
草隶,到了东汉时期,草隶进一步发展,形成了
章草,后由张芝创立了
今草,即草书。
三国时期,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
楷书,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。楷书又名
正书、
真书,由
钟繇所创。正是在三国时期,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。三国(魏)时期的 《
荐季直表》、《
宣示表》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。
2、两晋时期
晋时,在生活处事上倡导“雅量”“品目”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,书法大家辈出,简牍为多
二王(
王羲之、
王献之)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
士大夫们的要求,人们愈发认识到,书写文字,还有一种审美价值。最能代表
魏晋精神、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, 人称“
书圣”。王羲之的行书《
兰亭序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,
矫若惊龙,其子王献之的《
洛神赋》字法端劲,所创“破体”与“
一笔书”为书法史一大贡献。加 以
陆机、卫瓘、
索靖、
王导、
谢安、鉴亮、等书法世家之烘托,南派书法相当繁荣。南朝宋之
羊欣、齐之
王僧虔、梁之
萧子云、陈之
智永皆步其后尘。
两晋书法最盛时,主要表现在行书上,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。其代表作“三希”,即《
伯远帖》《
快雪时晴帖》《
中秋帖》。
3、南北朝时期
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。此时书法以
魏碑最胜。魏碑,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,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。晋至八王之乱,王室内讧以后,势力逐渐衰微。在北方,随着西晋的灭亡。形成了“五胡十六国”的混乱时期。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,建立北魏,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,这是北朝。
北朝书法以碑刻为主,尤以北魏、东魏最精,风格亦多资多彩。代表作有《郑文公碑》《张猛龙碑》《敬使君碑》。此时书法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。康有为说:“凡魏碑,随取一家,皆足成体。尽合诸家,则为具美”。钟致帅《雪轩书品》称:“魏碑书法,上可窥汉秦旧范,下能察隋唐习风。”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,虞世南,褚遂良等,都是取法魏碑的。
晋室东迁至灭亡,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,是
南朝。南朝书法,也继承东晋的风气,上至帝王,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。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,无名书家为其主流。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,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,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。
王羲之书道德经
现与大家分享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小楷道德经,有褚遂良跋的拓本。
关于这篇书法一个有趣的故事:
王羲之有他特殊的癖好。王羲之喜欢白鹅,传说也与他钻研书法有关。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,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,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。王羲之模仿它的形态,挥毫转腕,所写的字雄厚飘逸,刚中带柔,既像飞龙又像卧虎。清代有位书法家包世臣,对此种情状作诗曰:“全身精力到毫端,定台先将两足安;悟入鹅群行水势,方知五指力齐难。
一天,王羲之乘船出门访友,忽见前面清清的池水上,一群白鹅在戏水,互相嬉逐,它们是那样的矫健俊美。王羲之目不转睛地观赏着白鹅的种种姿态和戏水的情景,一时被这景像迷住了,久久不愿离去。于是他便向艄公打听,养鹅的主人是谁。艄公说:“这群白鹅的主人是一位道士,你要是喜欢白鹅的话,何不将它买下。”王羲之听了艄公的话,随后找到那位道士的家中。道士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,探明了王羲之的来意后,心中暗暗高兴,却不露声色地说:”我这鹅是不卖的,倘若右军大人一定想要,请抄写一份《道德经》来换吧。王羲之欣然同意。回家后,王羲之当即就写了起来,几天后一本《道德经》就写好。王羲之就用这闻名于世的《道德经》换回了山阴道士的一群白鹅。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还写了一首诗来叙述这件趣事呢!“山阴道士如相见,应写《黄庭》换白鹅。”(《黄庭》或《道德经》)

张晏中书《兰亭序》